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2022-08-23由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發表于 農業

八組和鵝組是一個嗎

本文更關注那些聚焦社交媒體原生網紅和普通人的吃瓜博主,看他們如何生產內容,找到商業模式。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又可以愉快吃瓜了。”

豆瓣鵝組整頓停運一個月後重新上線時,編輯部Eve打下了這一行字。

2018年,作家劉震雲寫下《吃瓜時代的兒女們》,人人是看客,人人都是被看的物件。而在社交媒體時代,造星時間短,事件傳播速度快,網友們甚至吃著瓜又造出了一批“明星”,它們是冷漠的觀察者,也是輿論的攪動者。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這其中,有被娛樂圈攻陷的鵝組,也有透過監測YouTube粉絲資料發展起來的第三方機構Social Blade,還有利用Social Blade進行二次加工的吃瓜號(tea accounts)。他們把吃瓜變成生意,姿勢各不相同,有人成了八卦營銷號,也有人成功轉型上岸,吃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天生擁有眾多流量的明星八卦吃瓜賬號不是今天主要的討論物件,本文更關注那些聚焦社交媒體原生網紅和普通人的吃瓜博主,看他們如何生產內容,找到商業模式。

吃瓜姿勢千百種

1。 豆瓣鵝組:不只是粉絲供養

鵝組(此前對外名字是豆瓣八組,現為豆瓣鵝組)當然不是一個只看明星的地方,八組鵝(八組er的諧音)們無瓜不吃,既看流量明星的火和糊,也看網紅和民生熱點,甚至是科技網際網路,微信資訊流改版時,八組鵝也曾經熱烈討論過。

一個月前,鵝組宣佈整頓停運,生生把吃瓜愛好者的生活挖去一大塊。不過,微博上各種以“吃瓜”和“八組”為關鍵詞的搬料賬號還在為吃瓜群眾們供應養料,當然,這些賬號已經和營銷號相差無幾,聚焦各路明星八卦,從來不缺流量,靠廣告盈利。

活在豆瓣的鵝組是另一番光景,和當年的天涯八卦一樣,這裡靠使用者生產內容的討論區,生死成敗只和平臺有關,並無獨立盈利一說。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2。 吐槽君:普通人瓜田

普通人瓜田中,最著名的是一系列“吐槽君”。

起初,這些賬號是留學生們抱團取暖的地方,匿名投稿的普通人無心成了被圍觀的物件,很快他們自發成長為一個個兢兢業業的瓜農。

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董晨宇提到這一現象時解釋,這是社交媒體成功的關鍵——

動員使用者,讓他們成為內容生產者。不論是無意間的種瓜還是主動式種瓜,都完成了“在場”、“參與”和“監視”的社交媒體使用閉環。

“長相至少8分,家庭中產以上,遊離在綠和被綠的邊緣……”套路化的情節成了一個又一個熱門梗,吃瓜群眾們也樂此不疲圍觀這些毀三觀的故事。

圍觀者越來越多,流量自然越來越大,故事也越來越離譜,“吐槽君”們走上靠流量和廣告生存的營銷號路子。直到不小心玩脫,濫用公共資源,這條流量和普通瓜農互哺的路線才宣告終止。

3。 資料監測博:資料圍觀式吃瓜

如今,想在YouTube上一夜漲粉10萬,多半是因為跟網紅打嘴炮。

最近一年,YouTube上爆發過兩次激烈的網紅罵戰:

一次是遊戲博主PewDiePie和印度音樂媒體T-Series(以下簡稱PT大戰)的YouTube一哥之爭,從去年底延續至今;

第二次在5月份,美妝博主Tati和Charles師徒反目(以下簡稱TC大戰),堪稱美妝界最大規模的撕X。

兩次熱點除了留下一地雞毛,還有幾個靠資料吃瓜崛起的新賬號。

如果在Google搜尋關鍵詞PewDiePie T-Series和Tati Charles,自動聯想出來的均為“訂閱數 (subs/subscribers)”。

在YouTube,掉粉觀察是網民們吃瓜的一大依據,它是某場口舌之爭中的輿論風向、當事人人氣甚至是商業價值最直接的反映。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參戰雙方的粉絲數可以透過第三方資料監測網站Social Blade查到,在這裡,除了能檢視粉絲數變化,還能根據YouTube的廣告分成條例估算某條影片產生的收益,一條700萬播放量的影片可以得到3500-28000美元(約合35000-190000元)的盈利。基於Social Blade的資料進行的吃瓜圍觀,有博主實現了半年增長百萬粉的飛躍。

比如直播PT大戰的頻道Flare TV,除了同屏的參戰雙方粉絲數和彈幕,再無其它。依靠資料直播,Flare TV用了5個月,實現了從6000粉絲到36萬粉絲的增長,現在的粉絲已經達到255萬。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5月,YouTube宣佈調整前臺粉絲資料顯示:用約整數代替實際資料,比如12345678,只顯示12M,只有運營者本人能在後臺看到真實資料。

這意味著,第三方網站Social Blade將不再有用武之地,以Social Blade資料為基礎進行吃瓜直播和影片創作的博主,也必須另謀出路。

以Social Blade為代表的資料網站種出的瓜,早已塑造了YouTube的吃瓜文化,甚至形成獨特生態。吃瓜的除了參戰雙方的粉絲,也有各大品牌的營銷人員。未來是否和這些紅人合作,極有可能由資料battle的結果決定。

YouTube一舉幹掉前臺資料,Twitter上有粉絲髮起#SaveSocialBlade 話題,希望在全美範圍形成影響力:沒了資料,還怎麼愉快吃瓜。也有創作者也發推支援Social Blade,YouTuber、喜劇演員Jesse Rideway表示“多年來,我們已經習慣用Social Blade來管理實時訂閱,簡化統計資料。”

有20萬粉絲的資料博主Sanders Kennedy表示,沒了粉絲資料顯示,博主可能會更關注轉評贊,但這些資料更容易透過營銷工具實現,不如粉絲數真實可靠,但好處在於,他們可能會更關注內容本身。

二、吃瓜內容如何轉型上岸?

1。 廣告、媒體、資料諮詢……

吃瓜絕不是一門新生意,小到八卦小報,大到娛樂雜誌,都是不同的吃瓜姿勢,通常依靠廣告變現。從紙媒到數字時代,多數如此。但除此之外,因為資料的直觀化和內容生產權的下放,吃瓜生意有了新的做法。

2。 吃瓜頻道Tea Spill、Spill:吃瓜彙總

瓜的加工方式有很多種,梳理、加工和解讀是相對傳統的一種,既考驗內容內容製作能力,也考驗發現瓜的眼力。YouTube賬號Tea Spill是較為成功的頻道,這是美妝和時尚領域的吃瓜號,平均一週一更,梳理最近的熱門人物和事件,勝在快速選題能力和梳理能力,平均播放量超過100萬。

據Social Blade估計,Tea Spill每月可透過YouTube盈利65000美元(約合人民幣45萬)。

除了穩定更新獲得的流量和廣告分成,Tea Spill開發了自己的周邊商品,在官網和YouTube影片下方出售。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3。 the Shade Room:從八卦賬號到青年文化社群

最初的the Shade Room(以下簡稱TSR)只是在Instagram上吃名人瓜的八卦賬號,如今在Instagram上已經有了1500萬粉絲,官方資料顯示,TSR淨利潤達到50%。

多數吃瓜賬號對社交媒體有嚴重依賴,只能透過演算法分發獲取流量,再透過廣告進行變現,一旦平臺調整演算法,賬號可能遭受重創。

但TSR提早做了準備:建立網站,轉型為青年文化潮流社群。討論範圍從花邊新聞擴大到稍有冒犯性和爭議性的政治和流行文化,比如對包括名人父親在內的”父親的責任“的探討,以及對宗教敏感話題的討論。

比起面向大眾兜售內容,TSR選擇了更為小眾但精準的黑人群體,使用者、內容和廣告可以實現更準確的匹配。從使用者群體看,TSR註定無法做成一番大生意,但對於一個吃瓜賬號而言,這樣的轉型才會有更強的風險抵抗能力。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4。 Social Blade:資料諮詢

資料網站Social Blade已經成立11年,起初只有YouTube資料,隨後新增了Twitch、Twitter、Instagram、Facebook等主流平臺,按時間和類別進行多維度呈現,實時監測平臺上的粉絲數變化,無需登入和付費,所有人均可以檢視,T-Series的崛起就是Social Blade首先監測到的。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基於大量平臺數據,Social Blade開發了一系列衍生收費服務,比如資料最佳化服務、YouTube資料報告、資料專家諮詢服務和紅人孵化服務。

從Alexa資料來看,Social Blade使用者日均訪問時長15分鐘,月獨立訪客200萬,使用者使用前後分別導向YouTube、google、vk和Instagram等社交、內容平臺。

不論是C端的吃瓜群眾,還是B端的營銷人員,Social Blade已經成為了主流陣地。

5。 Flare TV:專業資料解讀內容創作者

上文提到因直播YouTube一哥之爭而半年漲粉百萬的Flare TV,首頁置頂依然是PewDiePie和T-Series的直播資料,觀看人數超過一億,實時線上200萬人。Tati和Charles爆發戰爭時,Flare TV也及時開了一場直播,總觀看人數超過400萬。

靠吃瓜一夜漲粉10萬?網際網路吃瓜生意瞭解一下

基於擅長的資料視覺化,Flare TV開發了更多相關內容,比如《PewDiePie vs。 T-Series,視覺化資料解讀這場大戰》、《資料解讀Google+是如何玩兒完的》,Instagram出現2300萬點贊雞蛋圖時,Flare TV也跟進了一條資料解讀影片,播放量69萬。

不過,總體而言,Flare TV的流量和收益依然來自於對YouTube一哥之爭的直播,轉型艱難。

吃瓜時代,人人皆瓜農。儘管吃瓜這門生意終究難成“大器”,但在滿足大眾暗暗的八卦和窺私慾後,它依然能找到一個角落,暗自生長。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9/05/how-tea-channels-feed-youtube-feuds/589618/

本文來源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新榜,作者@顏椿穎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