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荒地變“致富地”,張家界慈利縣推動耕地整改恢復

2022-08-19由 華聲線上 發表于 農業

荒地被劃入耕地怎麼改

華聲線上8月14日訊(通訊員 譚佳佳 唐熙清 記者 黃梅)今年盛夏,張家界慈利縣零溪鎮燕子橋村格外“紅火”,150畝洞溪辣椒長勢喜人,預計畝產量約700斤,總收入45萬元以上……這是2022年3月份以來,慈利縣實施耕地恢復、提高糧食產能、帶動經濟發展的縮影之一。2022年全縣復耕複種撂荒耕地任務18000畝,截至目前,已完成耕地恢復11336畝。

自接到耕地恢復年度任務後,慈利縣高度重視,全縣統一機制、統一部署,成立工作專班,由縣自然資源局耕保股專門負責統一排程、彙總、上報。各鄉鎮按照全縣統一模式,成立工作專班統籌排程耕地恢復進度。各村聯村幹部堅持一週一彙報,工作專班一週一排程,及時組織人員現場核查核實,幫助解決各種疑難雜症。

二坊坪鎮二坊坪村在接到耕地複種任務後,積極動員、廣泛宣傳,僅本村5名種植大戶,就承包種植了水稻200多畝,解決拋荒撂荒地100多畝。南山坪鄉積極鼓勵本地種植大戶,自主出資恢復耕種條件並對耕地進行集中整治。僅桃花、犀牛兩個村就以此模式恢復347畝種植旱地經濟作物,達全鄉年度恢復任務52%。

荒地承包問題解決,如何讓這些土地重新恢復生命力?當地政府不斷探索“小田並大田,適度規模化經營”模式,採用集中恢復整治的方式落實耕地複種。

楊柳鋪鄉積極探索“流轉+整治+耕種”模式,成效顯著。以申中村為例,村裡聚焦集中連片撂荒耕地,將100多畝荒地統一流轉給一個烤煙種植大戶,有效解決土地管理粗放、產量偏低的問題,預計產量在400斤/畝,產值約7200元/畝。

與此同時,慈利縣重視農業科技化發展,培育了一大批懂技術、懂運營的“新農人”,給傳統農業注入了新活力。

慈利縣堅持技術先行、科技支撐,要求技術人員為每村、每戶、每個地塊提供必需的技術指導,確保各村科學種植,提高耕地恢復後的“含金量”。如二坊坪村每年開展種植技術培訓2次以上,聘請省農科院專家授課,推廣科學種田,糧食產能大大提高,水稻畝產量提升200斤以上、每畝增收400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