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壽光這個村九成新建大棚實現智慧化 一人能管一個棚

2022-08-15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農業

一人能種幾畝蔬菜大棚

以前,菜農們給大棚放風,給蔬菜噴藥、澆水等,都要靠人工完成,一天下來累得腰痠背痛。11月22日,記者採訪瞭解到,在壽光市洛城街道東斟灌村,很多老菜農與時俱進玩出新花樣,不斷增加大棚的科技含量,放風、控溼、控溫等都實現了智慧化,甚至還引進了智慧噴藥裝置。目前,全村九成新建大棚實現了智慧化,種菜效率大大提高,用科技推動鄉村振興。

手機遠端監測大棚,資料更精準操作更便捷

11月22日上午,和煦的陽光灑在大地上,給冬日增加了不少暖意。壽光市眾多蔬菜大棚種植戶紛紛走進自家大棚裡,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洛城街道東斟灌村村民李志國起床後,並沒有著急去大棚,而是坐在沙發上看起了手機。

“玩手機不幹活”似乎不務正業,但李志國玩手機是為了更好地管理大棚蔬菜。原來,他家大棚裡安裝了監控裝置,可以遠端傳輸到手機上。他透過手機上的軟體,就能一目瞭然地看到大棚裡的狀況。

此時,手機螢幕上顯示出土壤溼度和大棚溫度有些不妥,李志國隨後來到大棚,開啟澆灌裝置,準備給菜椒補充水分。“有一個裝置插在土裡測試土壤乾溼度,我們根據這個資料決定是否澆灌。”李志國說,以前給蔬菜灌溉,都是憑經驗或目測土壤乾溼,而現在透過裝置監測,資料更精準,能種出更好的蔬菜。

在李志國的大棚裡,各種高科技裝置隨處可見,將整個大棚“全副武裝”起來,有智慧放風裝置、溫溼度監測裝置、自動噴霧裝置……今年49歲的李志國算是老菜農,見證了村裡蔬菜大棚的發展歷程,不過,他對新鮮事物非常感興趣。“這麼一個長250米、14畝地的大棚,我自己就能管理,只有在採收季節,家裡人才會過來幫幫忙。”李志國說,過去種大棚菜非常費力,現在這麼多高科技裝置,省去了很多人力。

在手機上設定好溫度,裝置自動開關放風口

當天上午9時許,李志國開啟手機上的控溫軟體,發現大棚中間區域的溫度超過29℃,自動放風裝置進入工作狀態。記者看到,在他手機螢幕上,有四個氣溫顯示圖示,分別對應著大棚裡的四個自動放風裝置。“棚裡種的是菜椒,最適宜的溫度是28℃。我在手機上進行了溫度設定,只要超過28℃,智慧裝置就會自動開啟放風口;反之,如果低於28℃,就關閉放風口。”李志國說。

記者走進李志國的大棚,裡面綠油油一片,每棵植株上都掛著成熟的菜椒。“這個大棚長250米,是前年建成的,總投資45萬元。”李志國指著一個智慧放風裝置說,可以手動在裝置上設定溫度,也可以在手機軟體上設定。一個大棚裡,有四部這樣的裝置。

記者注意到,大棚裡石柱上,還保留著齒輪鏈式的放風裝置,與數字智慧化的放風裝置相比,顯得有些落後。“最早的時候,農戶都是到大棚上面去拉開放風口,後來用上了機械式的放風裝置,但也需要人力來放風。現在實現了智慧化,完全自動放風。”李志國說,使用機械式的放風裝置,把一個250米的大棚放風口全部開啟,也得要半個小時,而現在點點手機就可以了。

250米長的蔬菜大棚,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噴藥

採訪時,記者看到大棚內側頂部的中間位置,懸掛著一個“龐然大物”,而且透過架起來的鋼管,“龐然大物”可以來回移動,上面有多個螺旋槳。原來,這是李志國剛剛安裝的智慧化噴藥機,這樣的裝置在他們村400個大棚裡,目前只有三臺。

提及這臺智慧化噴藥機,李志國臉上掛著自豪的表情,並向記者做了展示。首先,他調製好農藥水,然後開啟裝置開關,只聽發動機“嗡嗡”地響了起來,並緩慢順著鋼管方向移動起來。

李志國朝記者大喊了一聲“趕緊靠邊站”,緊接著,記者就看到一團霧氣噴了過來,很快噴完了一片蔬菜。隨後,自動噴藥機隨著鋼管繼續移動噴灑霧氣。就這樣,一個250米長的大棚,短短一個小時就完成了噴灑農藥。

“這臺裝置花了1。8萬元,只要裝好藥水,按照程式來操作就可以了,十分簡單、方便。”李志國告訴記者,現在村裡還有很多農戶依然揹著噴霧器噴藥,如果一個人想要完成這麼一個大棚的噴藥,最少需要兩天時間。“安裝上新裝置後,不僅節省了時間和勞動力,而且藥物噴灑得更加均勻,實現最好的殺蟲效果。”李志國說。

近兩年新建大棚

90%用上智慧科技

當天,記者在東斟灌村其他村民的大棚裡看到,的確處處是“自動化”“智慧化”裝備,不少菜農還給大棚安裝了新式棉被,這樣的棉被輕便保暖、防雨防雪。

“‘智慧化’已經成為我們村蔬菜大棚的發展方向。數字溫控、智慧霧化、水肥一體等物聯網管理技術,在近兩年的新建大棚中應用率已達90%,幫助新一代菜農實現輕鬆種菜、精準種菜。”東斟灌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生介紹,高科技裝置在村裡真正實現了普及,最終受惠的是菜農。以前菜農們沒日沒夜地幹活,現在坐在家裡就能完成蔬菜管理工作。

村裡很多年齡大的菜農接受新事物也非常快,不斷增加自家大棚裡新裝置的比重。“透過一系列的技術裝置更新換代,我們的蔬菜不僅產量提高了,品質也比以前更好。現在一個普通的蔬菜大棚年均利潤能達到30萬元。”李新生說,今年東斟灌村新建300米長的高標準大棚44個,投資3000萬元,現代化農業設施投資的比例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