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氣香歸入脾,其味入人心

2022-08-11由 古香今韻芳香精油 發表于 農業

秋冬吃什麼補品比較好

“香之為用,從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達蠲潔。”

——丁謂《天香傳》

中國的香文化從上古就已出現,歷史悠久、獨具特色,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香的使用對中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並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逐漸形成了獨特且完整的理論體系。

中醫歷來有

“形神共養”的調護理念,強調情志因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以“香”為用的香藥在情志病的治療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在其他身心疾病的預防及預後過程中也起到改善情緒、協同治療的輔助作用。

氣香歸入脾,其味入人心

/Pexels

《中醫大辭典》對

“香”字的解釋為:“五臭(音xiu,第四聲,同嗅)之一。香為土臭,入通於脾,故為脾之臭。”香字的本義指五穀甘甜之香。而五穀皆由土而生,脾屬土,具土之性,因此將土生之谷香歸屬於脾。

《藥品化義》言:

“香能通氣,能主散,能醒脾陰,能透心氣,能和合五臟”。

“香入脾”的作用本質為行脾氣,突出藥物之“氣”對於臟腑氣機的作用,具有營運脾氣、鼓動中焦斡旋,以及運脾化溼、促使氣動溼化兩方面的作用。

氣香歸入脾,其味入人心

/Pexels

脾屬土,主管情緒思慮,被認為是負責思考、專注、學習和記憶的心理面。因此當使用一些香藥用於統攝運化以及健脾舒氣時,能更好地處理自我價值認同低落以及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

《本草綱目》言

:“中焦氣滯宜芳香,以脾胃喜芳香也。”芳香中藥多辛溫香燥,善舒暢氣機、宣化溼濁、醒脾助運。如蒼朮、厚朴、廣藿香、鴨腳艾等能芳香化溼;木香、檀香、炒麥芽等能悅脾開胃。

氣香歸入脾,其味入人心

/Pexels

此外,結合

“治未病”理念,用中醫香療增強人體正氣和防止病邪侵害,達到未病先防的目的。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及時用香藥干預,達到既病防變的目的。並在疾病的初愈階段,用香療來促進人體的氣血調和,陰陽平衡,鞏固治療,做到病後防復。

氣香歸入脾,其味入人心

/Pexels

需注意的是,因氣香之品具有行脾氣、運脾化溼之功,因此,長期過用氣香類藥物,或使用不當,令脾升太過,能夠耗傷脾氣,致津液虧損。如《景嶽全書》所言:

“大凡氣香者,皆不利於氣虛證。

簡單來說,就是脾胃氣虛者不適合使用香藥,應先以補氣為主,氣足方可行氣。

參考文獻:

1。

劉珍珠,錢柯宏,劉修超,劉雨昕,翟雙慶

。“香入脾”理論發微[J/OL]。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

邵牛,包利榮

。從“香”探討中醫情志病的調攝[J]。

3。

趙海平,康林之,羅雲,方玲,張清,楊明

。芳香中藥“以氣(香)用事”探析[J]。

4。

楊明主編,《中醫香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