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北京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 各功能區生物多樣性各具特色

2022-08-10由 中國新聞網 發表于 農業

怎麼研究城市綠視率

中新網北京6月8日電 (記者 陳杭)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瞭解本底和變化情況,推動做好生物多樣性各項保護工作。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北京市各功能區生物多樣性情況各具特色。其中,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優良,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平原區生態建設修復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樣性提升的重要潛力區。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改善顯著,是廣大市民直接接觸生物多樣性的集中體驗區。

北京市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大都市之一,近年來,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園林綠化、水務、農業農村等部門嚴格落實新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完善生物多樣性保護法規制度框架,積極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空間體系不斷完善,重要生態空間得到嚴格保護,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重要生態系統和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逐步深入,共同推動做好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各功能區生物多樣性各具特色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和其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的總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對於提高區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2020年以來,北京市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工作,瞭解本底和變化情況,推動做好生物多樣性各項保護工作。2021年,實地記錄自然和半自然生態系統群系65種,分屬森林、灌叢、草叢、草甸與草原、溼地等型別,2020-2021年累計記錄94種。

實地記錄各類物種共3702種,2020-2021年累計記錄6283種。其中高等植物1804種,脊椎動物371種,昆蟲2580種,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250種,藻類475種,大型真菌803種。

實地記錄北京新記錄種17種,包括苔蘚3種,維管植物1種,昆蟲3種,大型真菌10種;其中中國新記錄種6種,全部為大型真菌。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表示,“十四五”期間,北京市將在完成一輪調查工作的基礎上,分析整理相關資料,更全面掌握全市生物多樣性本底情況。

生物多樣性調查顯示,北京市各功能區生物多樣性情況各具特色。其中,生態涵養區生態環境優良,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也是全市最重要的生態屏障。全市95%以上的生態保護紅線和97%左右的自然保護地均位於生態涵養區。實地調查結果顯示,生態涵養區共有各類物種5578種,約佔全市物種的90%,是北京名副其實的天然生物資源庫。

平原區生態建設修復力度空前,是生物多樣性提升的重要潛力區。實地調查結果顯示,平原區(通州、順義、大興)共記錄到各類物種1668種,包括對水陸環境質量敏感的黑斑側褶蛙、對人類干擾敏感的螢火蟲、以及對食物可獲取性敏感的猛禽長耳鴞和雀鷹等,說明平原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生物多樣性有所恢復。

中心城區生態環境改善顯著,是廣大市民直接接觸生物多樣性的集中體驗區。實地調查結果顯示,中心城區共記錄到各類物種2232種。包括鴛鴦、普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黃鼬、黑鰭鰁和黑斑側褶蛙等市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表明中心城區雖人口密度較高,但仍儲存有適宜野生動物生存的區域,為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條件較好的棲息地環境,為市民提供了最直接的生態服務功能。

統一開展生態環境質量評價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是一個統籌考慮城市尺度環境質量、生態空間格局功能和生物多樣性狀況的綜合性指數,反映了評價區域內生態環境質量的優劣程度。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為落實《北京市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相關要求,2021年9月,北京市釋出了《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技術規範》,統一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狀況評價,建立了以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I)為統領的評價指標體系,涵蓋環境質量、生態系統質量和生物多樣性三個方面。2021年,全市EI為70。8,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持續提高。首都功能核心區、中心城區、平原區EI分別比上年提高了2。9%、2。6%、2。4%,生態涵養區穩定保持優良的生態環境,EI比上年提高了1。1%。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加強城市生態保護,提升城市生活品質。2021年,首次開展了全市集中建設區生態環境質量評價,結果顯示生態環境狀況良好。其中,中心城區的植被覆蓋指數優於全市集中建設區的平均值,東城區、西城區綠地服務指數分別位居全市第一、第二。

據悉,評價體系首次納入了綠視率和自然岸線保有率指標。綠視率是集中建設區評價體系的一項特色指標,是城市更新生態保護修復效果的表徵之一,反映了在既有城市綠地基礎上,結合實際開展見縫插綠、疏解建綠、微小綠地建設的成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生態質量。自然岸線保有率指標的提出有利於促進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增強河湖岸線連通性,構建近岸地帶物種棲息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良好自然條件,努力實現“人水和諧”。經過評價,2021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為67。9%。《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表明,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等重要河流自然岸線保有率為75%以上。

生態文明示範建立區開展特色保護

北京市以生態文明示範建立為抓手,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2021年,海淀區和懷柔區被命名為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平谷區被命名為第五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截至目前,北京市生態文明示範建立已覆蓋延慶、密雲、門頭溝、懷柔和平谷等五個生態涵養區,並延伸到中心城區。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表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既需要各個職能部門協同發力,也需要公眾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達成更多的保護共識,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將北京建設成為超大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典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