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2022-08-06由 資料猿DataYuan 發表于 農業

利潤同比下降怎麼計算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作者:月滿西樓 / 數智猿

編輯:Lucia

/

數智猿

統籌:風簫聲動

/

數智猿

在中國雲計算市場,阿里雲可謂“全村的希望”,也是中國雲計算廠商參與全球競爭最重量級的選手。而且,阿里雲一直以全球雲計算市場的“3A”陣營成員(亞馬遜AWS、微軟Azure、阿里雲AlibabaCloud)自我標榜。事實上,阿里雲早就被谷歌雲超越,已經沒有所謂的“3A”陣營了。

阿里雲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只有谷歌雲的一半了

根據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資料,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雲計算市場的份額分別是:亞馬遜AWS佔34%,微軟Azure佔21%,谷歌雲佔10%,阿里雲佔5%。阿里雲的市場份額,只有谷歌雲的一半,微軟Azure的四分之一,亞馬遜AWS的七分之一。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2022年Q2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情況 資料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更重要的是,阿里雲的增長勢頭,已經被其他巨頭甩開了。在科技領域,中國玩家最擅長講一個“增長的故事”,雖然體量不如美國同行,但勝在增速更快。所以,增長失速,將是像阿里雲這樣的中國玩家不可承受之重。

根據各家公司的財報,2022年二季度,AWS營收197。4億美元,同比增長33%,營業利潤為57。2 億美元,同比增長36%;微軟智慧雲部門的營收為250億美元,同比增長28%,營業利潤為86。8億美元,同比增長11%。其中,Azure及其他雲服務的營收同比增長40%;谷歌雲營收62。8億美元,同比增長35%,淨虧損8。58億美元;阿里雲營收200。07億元(約30億美元),同比增長33%。阿里雲的增速與AWS持平,落後於Azure和谷歌雲。

阿里雲要重回“3A”陣營,增速必須要高於谷歌雲才行。目前來看,谷歌雲的發展勢頭要強於阿里雲,谷歌在雲計算領域的投資強度也要高於阿里巴巴。

事實上,近兩年,阿里雲一直在經歷“失速”的陣痛。阿里雲2018-2021年的增速一路下滑,分別為84。48%、63。15%、50。26%、23。13%。值得高興的是,阿里雲似乎在2022年迎來了觸底反彈,2022年Q1增速為12%,Q2提高到33%,希望這個勢頭能夠保持下去。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阿里雲營收與增速 資料來源:資料猿依據財報整理

在筆者看來,阿里雲要想重回“3A”陣營,最核心的是要加大研發投入,儘快提升技術能力,拿出更具價效比的雲計算產品。

阿里雲需要拿出重視技術研發的誠意

雲計算雖然已經有超過20年的發展歷程,亞馬遜AWS成立於2002年,至今已經20年了;阿里雲成立於2009年,至今也有13年了。但是,雲計算帶來的IT產業變革還未到“中場”,仍然有大量的技術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雲廠商要獲得客戶和市場的認可,技術產品實力依然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依據阿里巴巴2022財年的財報,在雲計算領域,其主要從自研伺服器、雲資料庫、雲作業系統、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平臺等方面提升技術實力。具體來看:

自研伺服器,阿里雲自研“磐久”系列伺服器,涵蓋高效能算力、大容量儲存、高效能儲存系列。阿里雲的自研伺服器採用模組化設計,可以實現計算和儲存分離,可依據客戶需求實現計算與儲存的靈活組合。

相比於伺服器,自研晶片的價值更大。據悉,磐久伺服器採用的是阿里自研的倚天710,該晶片採用ARM架構,整合600億電晶體,頻率3。2GHz,製程是5nm。此外,阿里雲還推出了AI晶片含光800,以及RISC-V晶片玄鐵。在伺服器的晶片方面,阿里雲大機率是採用“雙重備份”策略:目前大部分阿里雲伺服器依然採購英特爾、AMD、英偉達等廠商的晶片,自研晶片在部分伺服器上使用。隨著自研晶片技術性能的提升以及產業生態的完善,再逐步提升自研晶片的佔比。這與華為當初在手機晶片上的市場策略類似:華為自研手機晶片麒麟,但依然大量採購高通的晶片,只是逐步提升自研晶片的應用佔比。

除了晶片,阿里雲的發力方向還包括:分散式通用雲作業系統“飛天”、虛擬化架構“神龍”、雲端儲存架構“盤古”;雲原生資料量PolarDB,雲原生分散式分析型資料庫AnalyticDB,雲原生多模資料庫Lindorm;大資料分析平臺,包括資料儲存與計算平臺MaxCompute、實時計算平臺Blink、互動分析引擎Hologres、資料開發平臺Dataworks、資料整合管理平臺Onedata;分散式深度學習平臺PAI;物聯網平臺、邊緣計算平臺;資料安全技術等。

在雲計算的技術自研方面,阿里雲和華為雲是兩個關鍵玩家。在伺服器晶片領域,華為走在阿里前面。華為推出的鯤鵬系列伺服器晶片,在出貨量和應用比例方面應該超過阿里。並且,華為發展晶片的決心和資源投入,是阿里不可比的。此外,華為也有自研的伺服器作業系統——尤拉,這個作業系統雖然沒用“鴻蒙”知名,但其戰略價值一點不比鴻蒙系統低。華為也有自研的高斯資料庫及儲存產品,形成從晶片到作業系統、資料庫的核心技術體系。

近兩年,華為雲已經成為中國雲計算市場最大的變數,從籍籍無名快速成長為行業第二。依據Canalys提供的資料,2022年第一季度,華為雲佔據中國雲計算18%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騰訊雲,與阿里雲的差距也在縮小。某種程度上,華為雲市場份額的攀升,有助於中國雲計算晶片、作業系統的國產化。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2022年Q1中國雲基礎設施服務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Canalys

阿里雲要提升技術能力,最關鍵的是要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然而,從阿里巴巴2022財報披露的資料,似乎看不到阿里巴巴要加大技術研發的決心。近3年,阿里巴巴的產品開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在持續下降,2020年-2022年(財年)的資料分別為9%、8%、7%。阿里巴巴的技術產品開發費用佔總營收的比例本來就不高(低於10%),還在逐年下降,這讓人如何對其抱有希望?在產品開發費用佔比下降的同時,阿里巴巴的營業成本、銷售和市場費用的佔比卻在逐年上升。也就是說,阿里巴巴拿更多的錢去做營銷,更少的錢去做開發。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阿里巴巴收入與成本情況 資料來源:阿里巴巴2022年財報

作為對比,我們來看看亞馬遜的情況。近幾年,亞馬遜的研發投入,基本都在12%左右。不僅總研發投入是阿里巴巴的幾倍,研發強度(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也要比阿里巴巴高几個百分點。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亞馬遜營收與研發費用情況 資料來源:雪球網 資料猿整理

如果覺得亞馬遜不具有可比性,那我們再來將國內的華為和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強度做一個對比。近三年,華為和阿里巴巴都處於逆境:華為是因為美國的打壓,在供應鏈和市場兩方面都承受了巨大壓力;阿里巴巴則是由於中國網際網路流量見頂,加之拼多多、京東等的競爭壓力增大,整體發展也承壓。同樣是面對逆境,華為的研發投入強度不降反增,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從2019年的15。30%一路提升到2021年的22。40%;而阿里巴巴的研發投入(其財報當中是產品開發費用)強度則從2019年的9%一路下降到2021年的7%。

被踢出“3A”陣營的阿里雲,是敗給了技術還是輸給了氣魄?

阿里巴巴與華為研發投入強度對比 資料來源:華為、阿里巴巴財報 資料猿整理

很長一段時間,阿里巴巴的利潤情況比亞馬遜和華為都好,按理說阿里巴巴有更多資金投入到技術產品研發才對啊。

筆者一直對阿里巴巴的利潤分配情況有疑惑——阿里巴巴每年幾百億的利潤最後都去哪了呢,沒投到技術研發上,是都分給股東了麼?

阿里巴巴的財報,部分解答了筆者的困惑。在財報中有這樣一句話,“自成立以來,我們(阿里巴巴)從未宣派或支付普通股的股息。我們目前沒有計劃在可預見的未來支付任何普通股股息。我們打算保留大部分(如非全部)可用資金及未來收益以為業務發展和擴充套件提供資金。”從這個宣告可以看出,阿里巴巴在中國市場賺的錢,大部分還是要用在國內。這一筆錢,是用於技術產品研發,還是銷售和市場、行政,結果會很不一樣。

順境不惰,逆境不餒

相對於順境,逆境更考驗人,對於一個企業也是如此。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華為如今還是任正非坐鎮,其“幹事業”的雄心壯志更明顯。相對而言,阿里巴巴的張勇,則像一個職業經理人,更多的關注短期的營收、利潤,以及股價的波動。然而,很多時候都是“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把注意力都放在短期的利潤和股價上,股價表現反而不好。目前,阿里巴巴股價已經跌破3000億美元了,倒是不那麼在意利潤的亞馬遜市值卻“漲勢如虹”。

曾國藩曾言,“順境不惰,逆境不餒,以心制境,萬事可成”。接下來幾年,阿里巴巴的處境會很艱難。這種情況下如何抉擇,將決定了他的未來。華為在營收利潤雙雙下降的艱難處境下,依然堅持擴大研發的資金投入,這更能顯示出其戰略決心。這份堅定的戰略決心,正是阿里巴巴所缺乏的,也是其所應該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