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永和股份:把氟化工做精,把產業鏈拉長

2022-08-02由 SW財經 發表于 農業

拉長產業鏈是什麼意思

永和股份:把氟化工做精,把產業鏈拉長

當大眾對於“氟”的理解還停留在冰箱製冷劑的模糊概念時,永和股份已經把這個週期表上的單個元素做成了一門熱鬧生意。

從螢石資源到氫氟酸,從氟碳化學品到含氟高分子材料,圍繞“氟”的“前世今生”,永和不斷挖掘演繹,並向著新能源與碳中和兩大方向拓展延伸。

“我們是國內氟化工行業中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之一。”與氟打了半輩子交道,回望來路,永和股份董事長童建國既有“不畏浮雲遮望眼”的信念遠見,也有“成如容易卻艱辛”的切身體會。取“永不言敗,和諧進取”之意,他給公司取名“永和”,並將公司未來與氟化工緊密相連。

站在資本市場的新起點,如何發揮己長,用好自身競爭優勢?如何借力打力,把握行業發展趨勢?近日,童建國做客上海證券報和約珥傳媒聯合打造的《直面掌門人》節目,“透底”永和股份的“成長反應式”。

三步走:入局、擴產、再精深

化工名詞脫口而出,產品系列如數家珍,很難想見,童建國一開始竟全然是個“門外漢”。

“最早我是拉貨運氟利昂起家的,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很多氟產品國內都是沒有的,完全依賴國外進口。於是我慢慢就把物流這塊淡化了,轉向利潤空間更高的貿易環節。”隨著與氟越走越近,童建國逐步意識到,“這一塊的商機非常大,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介入製造!”

機會適時向“有備之人”敞開了大門。2009年,一家陷入危機的金華氟化工公司走進了童建國的視野。“其實它的質地還是很好的,就是產品太超前了。”預判“氟化工十年之內必迎來新發展”的童建國當即決定,把自己手上的所有企業和房產全部抵押,要“盤下”這家經營不善的氟公司。

“當年9月18日進入的金華公司,僅用2個月時間就恢復了生產。”還沉浸在“復甦”喜悅中的童建國,卻猛然遭遇了現實的重擊。“到第一批產品出貨,我們的生產成本在3萬元/噸左右,但市場價只有2。2萬元/噸。這意味著我們每生產1噸要虧將近8000塊。”收購資產加上買原料,還要穩定員工,“錢快花光了”的童建國直言,“那時候心都拔涼拔涼的。”

好在,多年積累的貿易經驗讓童建國再一次踩準了節奏。2009年12月,歐洲訂單的大量湧入一下抬高了產品價格。“運轉到第2個月就不虧了。”童建國笑著說,“後面直接就把債全部還掉了。”

如果說永和的入局有“天時”助力,那麼在擴張的步調上,則離不開“地利”的輔成。

隨著金華永和生產步入正軌,童建國將目光投向了更完善的產業佈局。“永和發展的‘第二跳’,就是到內蒙古建設生產基地。到現在差不多10年了,也是我們目前最大的一塊產能,這使得公司的螢石資源和無水氫氟酸等原材料自給優勢更加顯著。”

拓展步子還在持續擴大。去年8月,永和股份與包頭市政府簽署框架協議,擬主導並攜手上下游企業在包頭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共同投資建設“包頭達茂巴潤工業園區氟化工基地”專案。初步方案包括含氟化學品板塊、副產資源迴圈化利用板塊和資源配套板塊等專案。

為充分利用內蒙古生產基地的優勢,今年1月,公司全資子公司內蒙古永和再宣佈投資6。86億元,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烏蘭花鎮黑沙圖工業園區建設偏氟乙烯、全氟己酮、廢鹽綜合利用等專案,以實現在氟精細化學品領域的產業佈局。

“下一步,就是此次IPO募投專案中的‘邵武永和新型環保製冷劑及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生產基地’,建成後公司在高階含氟高分子材料上將更具競爭優勢。”童建國信心十足地表示,“三步走”完成後,永和發展將邁上新的臺階。

雙賽道:新能源、碳中和未來可期

紮根氟化工,永和究竟面向一個多大的市場?

經過60多年的發展,今天我國的氟化工行業已形成無機氟化物、氟碳化學品、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含氟精細化學品四大類產品體系和完整門類。據中國氟化工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我國各類氟化工產品總產能現已超過640萬噸,總產量超過450萬噸,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氟化工生產和消費國。

產業鏈全覆蓋的永和股份,將目光逐步聚焦於擁有更高附加值的含氟高分子材料和環保氟碳化學品業務。

截至2021年6月末,永和股份擁有螢石精粉年產能8萬噸,無水氫氟酸年產能8。5萬噸,氟碳化學品單質年產能10萬噸以上,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單體年產能1。28萬噸。同時,公司在建產能包括13萬噸氫氟酸、超過10萬噸氟碳化學品和超過3萬噸含氟高分子材料。

在我國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大資料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背景下,含氟高分子材料正展現出驚人的成長性。

“永和擁有生產含氟高分子材料VDF和PVDF的堅實基礎。”童建國告訴記者,公司現有氟碳化學品中的HCFC-142b(一氯二氟乙烷),可有效保障後續VDF/PVDF產品的原料供應。而具有特異壓電性和焦電性的PVDF,已在鋰電池及光伏發電等新能源領域中被廣泛採用,被視為氟化工產業調整中的“明日之星”。

“近年來,公司FEP、HFP等高階含氟高分子材料產能逐步釋放,產品收入和毛利佔比相應上升。隨著今後募投專案的陸續投產,製冷劑等傳統業務佔公司總營收的比重將逐步下降,含氟高分子材料則將逐步提升。”童建國判斷。

在童建國看來,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氟化工行業挑戰與機遇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氟化工企業重視HFC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合理把控,為即將到來的HFC物質削減做足準備。”

兩條腿:技術與人才齊頭並進

一份業績預告,展現出永和股份的高景氣度。受益於產能釋放及下游市場的火熱,公司預計2021年度歸母淨利潤為2。5億至3億元,同比增長145。61%至194。73%。

“永和的競爭力,一體現在產業鏈完整,二體現在產品質量過硬。我們在產品效能方面始終是走在行業前列的。”童建國自豪地說。

以永和FEP產品為例,其在介電損耗、熱失重、耐彎折等指標上均處於國內領先,並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能打”的價效比,也為公司成功吸引到了哈博電纜、金信諾、萬馬股份、神宇股份等客戶。

產品“強輸出”的背後,是技術“穩供給”。在實踐中摸索前行,永和逐步建立起自主研發為主、合作研發為輔的研發戰略:依託金華永和省級研究院為主體,確定開發方向;由各生產基地進行工藝、品質等技術改進;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技術和產品的小試、中試及產業化試驗;吸收消化外來技術,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主導產品和專有技術。

人才,則是技術研發的“基本盤”。同樣採用內部培養為主,外部引進為輔的方式,永和將崗位培養與知識培訓並舉,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知識強大的研發團隊。童建國欣喜地告訴記者:“隨著公司越做越好,我們這幾年也吸引了一批985、211學校畢業的優秀人才加入到新產品和新技術的研究工作中。公司每年都會有一批骨幹員工成為高階研發人才和各部門中流砥柱。”

“上市在為我們開啟更多融資渠道的同時,也搭建了更多元的人才留儲方式。”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名“新兵”,童建國有感而發。

上市不到3個月,永和股份便迅速推出了2021年股權激勵計劃,擬分別向激勵物件授予198萬份股票期權和396萬股限制性股票,佔公告日公司股本總額的0。74%和1。48%。至去年底,上述激勵計劃首次授予登記完成,共有323名員工領到了永和發出的“股權紅包”。“只要你做的東西是創新的、有突破性的,對產品質量有提升的,對公司發展有助力的,我們都會不遺餘力給予獎勵。”童建國笑著說。

“在產業鏈前端,永和股份將努力打造明顯成本競爭優勢;在產業鏈後端,公司力爭做到技術最優、品質最好,在高階產品的價格和利潤上深挖走遠。”立足氟化工,童建國已為公司發展的下一落點畫出“路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