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早稻“更早”成熟“雙搶”不再緊張

2022-07-23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新稻22多少天成熟

安徽沿江地區雙季稻種植,一般7月20日前後搶收早稻,接著搶種晚稻,農民謂之“雙搶”。而這個時間段,也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冒著高溫酷暑,搶收又搶種,真是苦不堪言。

“苦就苦在‘雙搶’時間太短,勞動量太大。”蕪湖市星火農業實用技術研究所負責人程太平告訴記者,長江流域傳統的雙季稻模式單一,即“中熟早稻+中熟晚稻”,收早稻種晚稻一環緊扣一環。現在,他們育成了特早熟早稻品種,讓早稻收割時間大大提前,使得雙季稻“雙搶”時間大幅增加,達30多天,也就不用那麼緊張了。

“特早熟優質早稻系列品種的全生育期在90至95天,比對照早稻品種早熟10多天,特早熟早稻在4月初播種,成熟期在6月底至7月初。”程太平說。

在程太平看來,隨著農村青壯勞力大量進城務工,雙季稻生產面臨的用工壓力越來越大。特早熟早稻的育成,讓搶收搶種的時間變得從容,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勞動力短缺給雙季稻生產帶來的壓力。

7月10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對省市縣三級農技推广部門在南陵縣籍山鎮實施的早熟雙季早稻高產栽培技術示範片進行機收測產,“南陵早2號”百畝示範片平均畝產達591。7公斤。該示範片比對照早稻品種提前15天成熟。

“我今年種了610畝‘南陵早2號’,平均畝產1200斤(機口稻)。”南陵縣籍山鎮小俞水稻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俞小紅告訴記者,7月8日至9日收割早稻,這幾天正忙著整田,即將播種晚稻,因時間很充裕,不用那麼緊張了。

俞小紅在籍山鎮尹塘、長塘、柏林等5個村流轉土地4400畝,專門從事水稻種植。其中大部分為一季稻。“以前,我種的全部是一季稻。從去年開始,嘗試種植特早熟早稻‘南陵早2號’,搞了幾百畝雙季稻,覺得不錯,今年繼續幹。”俞小紅說,雙季稻按畝產2200斤(機口稻)計算,純收入比種單季稻要增加300元左右。

為解決安徽雙季稻早熟品種少、高產穩產技術缺乏的難題,蕪湖市星火農業實用技術研究所程太平團隊經過多年攻關,選育出特早熟早稻品種“南陵早2號”,在安徽水稻栽培技術創新團隊吳文革研究員指導下,採用精量機穴播平衡栽培,建立了雙季稻早稻高產栽培新模式,實現早熟、抗病、豐產、質優的協同,為安徽省早稻生產探索出抗災、穩產保豐收的新途徑。

“南陵縣氣候溫暖溼潤,雨水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雙季稻生產,水稻產量與品質兼優。”南陵縣種植業服務中心主任束孝海介紹,不足之處是雙季稻生產的“雙搶”時間緊、氣溫高,作業環境惡劣;有的年份,6至7月份的梅雨易致澇災,影響早稻生產。“在江南易澇地區,推廣特早熟早稻,可在洪澇成災之前收穫,從而避開梅雨災害。”

“水稻避災與生產自救,是國家糧食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吳文革表示,在遭遇洪澇災害之年,用特早熟早稻品種做“早翻晚”進行生產自救,其安全播種期比現有品種後移10天以上,可保證退水遲的受災田塊都能種上水稻。

“要保持雙季稻生產方式,早稻品種的生育期成了關鍵問題。”吳文革告訴記者,特早熟早稻品種的育成,可讓雙季稻種植增加“特早熟早稻+遲熟晚稻”、“遲熟早稻+特早熟早稻”兩種模式,對擴大雙季稻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程太平表示,“南陵早2號”是在特早熟早稻“化感2205”基礎上進一步選育而成,2021年通過了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目前,該品種在安徽應用面積達到10萬多畝,浙江、江蘇、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已開始引種。

【來源:安徽日報農村版】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