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2022-07-13由 江南晚報 發表于 農業

記者屬於什麼型別的工作

第十九個記者節,如約而至對我們來說,這不過是又一個不放假的工作日

你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紙上和屏上你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

不知道你眼中的記者是什麼樣子?與現實中的“我們”一樣麼?

一線記者,工作起來常常錯過飯點,夜班小編和校對們,生活在另一個時區

面對新媒體浪潮的衝擊,我們不得不學習精通“十八般武藝”

接力踏準“炫酷”的步伐……

也許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記者

但是記者,一定記著初心、記著擔當

也相信新聞傳播,有助於這個時代變得更美好!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70後 黃孝萍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首批“名記者”

大學時代,門口商業街上有什麼好東西,價格何時是最低點,估計沒有人比我更熟悉了。最喜歡把自己蒐集到的“情報”傳播給同學們,那時,我還不知道未來自己會從事新聞工作,能夠和人分享自己看到、聽到的好東西。

在新聞工作中,我發現文字配上圖片、影片和音樂,能夠給人更多的真實感。這幾年,隨著微信、微博等各種新媒體的興起,融合意味著更好地傳播時代聲音、記錄歷史,周邊朋友推薦的各種軟體、單位的各種新媒體培訓、各類網路大咖的線上課程,我都會去試用試聽。

我總是相信,技術能夠更好地為我們服務,願意去嘗試新事物,練就自己的“多棲”本領。作為新聞記者,如果對前沿的東西不感興趣,沒有好奇心,一定做不了好記者。這些年,學著微信的排版,微博的釋出,抖音小影片的製作,能讓更多人欣賞唯美的畫面,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是我觸控時代的努力,期待能為讀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產品。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80後 任蓉蓉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首批“名記者”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記者,要跑得了現場,寫得了報道,拍得了照片,發得了影片,做得了微信,出得了直播。

想起十幾年前剛當記者時,採訪回來寫稿配兩張圖,第二天報道見報,就算是很鮮活了。而現在遇到大型活動或突發事件,這些已遠遠不能滿足需求。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新聞採寫,同時應對傳統與新媒體平臺,素材要求更高,文字、照片、語音、影片,有條件都要傳送,不怕平臺放不下,只怕素材不夠選。

在人手一部手機、全民媒體化的今天,記者角色變得更豐富,化身“鋼鐵俠”“八爪魚”不足為奇。作為一名政法和城建條線記者,我覺得在練就十八般武藝的同時,要牢記自己永遠是新聞人,無論報道形式如何多樣,都要把好第一道關口,堅守內容客觀、公正和準確。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80後 蔡佳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首批“名記者”

從以前“做好報紙文字報道”,到現在“樹立融媒體傳播理念”,不知不覺中轉型已然出發。如今的我們會採訪、會寫稿、會拍攝,還要通曉各種網路語言,關於新聞報道的十八般武藝得樣樣要通。我們的工作模式也改變了:從有節點發稿轉變為“拼手速”全天候發稿;單獨一篇稿件也需要“腦洞大開”的跨界思維。給你們帶來以深度和細節見長的紙端報道,更“快、準、新”的指端報道是我們的目標。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也在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提起筆能寫,拿起相機能拍,對著手機能直播的“全能型”記者。新聞報道中,更加關注當今年輕人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心理,吸納網路語言的鮮活、趣致,與傳統規範表達相融合,和新生代群體及時有效地互動。從“筆耕火種”到現在的“多屏互動”,記者需要應變,也要堅守;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本質,而深入現場、深入一線,用事實說話的精神和方式是我們始終堅持的職業素質。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80後 朱靖

江南晚報融媒體資深編輯

在更追求淺閱讀、視覺化、意見互動表達的新媒體時代,記者們的發稿平臺多樣化了,採寫工作更細化了!

過去,記者採寫一則新聞後,內容要等到第二天見報才能與讀者見面。如今記者採寫完成後,文字、圖片、影片第一時間透過網際網路社交工具交到新媒體編輯手裡,甚至直接現場語音播報採訪結果。根據記者所傳題材型別和資訊量,新媒體編輯進行二次加工,表現形式多樣,有的是圖文連結,有的是九宮格圖,有的是小影片,迅速分發到江南晚報微信公眾號、江南晚報微博、江南晚報今日頭條號和百度號、江南晚報抖音號,有些新聞還能得到網友評論的第一時間資訊補充或互為印證,新媒體編輯再反饋給記者繼續追蹤報道,或者直接核實後生成更多具有傳播效應的資訊。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80後 金鐘

無錫日報報業集團

首批“名編輯”

選題定題、蒐集素材、內容編輯、圖文排版、封面設計、內容校對

你沒看錯,這些都是從“小編”開始的“後道”每天的工作

不間斷地刷微博、看新聞、逛貼吧,只為準確地把握當天的新聞熱點、話題焦點

與前方記者溝通,做好最強“後援團”,一步步逼近和還原事件的真相……

花開兩朵,融媒共享

移動端搶時效先行釋出,關注瀏覽量的攀升,與網友跟進互動

從文字稿件、廣播連線、攝影攝像、手機直播,到VR、無人機等新技術,能用的統統用上

報紙環節,版式改上五六稿屬於“家常便飯”

把有價值的、有趣味的新聞資訊進行最合理的呈現

這就是我們這群顛倒晨昏、常被“忽略”的人

像夸父逐日一樣跟著時代奔跑的模樣90後陳鈺潔江南晚報新進記者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核心內容的挖掘能力依舊是關鍵,採訪是記者最需要掌握的專業技能。資訊處理方式則需要隨著傳播媒介的更新換代與時俱進,根據“食材”特點“烹製”出資訊大餐。寫是傳統手段,是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都不能廢的功夫,紙媒靠筆桿子吃飯,而新媒體中無論是影片解說詞還是H5文案,同樣對文字功底要求頗高。拍是受眾所需,移動終端是當下大部分人獲取資訊的渠道,其中抖音、梨影片等影片平臺聚集了大量“看客”,掌握拍攝和編輯技術製作短影片是媒體提高影響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網際網路時代記者必不可少的技能。

除此之外,新聞關注在變,而很多的變就藏在令人頭大的數字裡,因此,對資料進行視覺化呈現,掌握簡單的圖表製作技能或許能為新聞內容的表達“錦上添花”。

不單單是證件照:你眼中的記者與現實中的“我們”

80後 王丹丹

江南晚報金融事業部美女記者

你搶外賣,我搶新聞

4月9日,滴滴外賣登陸無錫,隨後外賣大戰在無錫打響,1分錢吃炸雞、兩塊錢吃火鍋,更有平臺派出蘇州騎手馳援,一時間朋友圈刷屏“有一種幸福叫在無錫點外賣”……作為記者,這樣的新聞當然不能錯過,在追逐熱點的同時,更應該深度思考“外賣”大戰背後的原因,為何外賣大戰會在無錫“打響”,持續的外賣大戰讓外賣小哥疲於奔波,這對交通安全也是個巨大隱患,點外賣的人過多,造成很多消費者無法按時享用到自己點的外賣,外賣大戰真的有利於形成良性的市場競爭氛圍嗎?後來隨著無錫工商部門約談三家平臺,外賣大戰偃旗息鼓,但此次事件本身,卻帶給我們諸多思考。

以最快的速度搶發新聞是全媒體記者的工作職責,隨時隨地寫稿便成了我們工作的常態。然而僅僅做到速度快遠遠不夠,詳實全面的採訪,紮實的寫作功底,與時俱進的全媒體思維,都是我們必須具備的素質。我們力求做到:快速而不浮躁,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挖掘背後的社會問題,引導受眾透過現象看本質,而不是迷失在各類熱點之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作為一名合格的記者,唯有風雨兼程,不斷前行,才不負當初自己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