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孝義非遺 “遺”彩紛呈

2022-07-12由 孝義號 發表于 農業

文化館設計價格如何

孝義非遺 “遺”彩紛呈

千百年來,勤勞勇敢的中華兒女在共同生產生活中,創造並傳承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綿延傳承的生動見證,是連結民族情感、維繫國家統一的重要基礎。

傳承中華文明,賡續中華文脈,孝義非遺,“遺”彩紛呈。皮影、木偶、碗碗腔被譽為“文化三絕”,孝義也被文化部命名為“文化先進縣(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皮影木偶藝術之鄉”。

孝義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分佈集中,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且具有鮮明的區域、民族特色。目前,共組織評審命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10類58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專案4項、省級保護專案9項、呂梁市級保護專案14項、孝義市級保護專案31項。評審命名非遺文化專案代表性傳承人177人。設立非遺綜合傳習中心1個、單項非遺專題展示館11個、生產性保護基地4個、傳承保護基地5個、傳習所18個。國家級傳承人5人,省級傳承人23人,呂梁市級傳承人49人,孝義市級傳承人100人。

國家級非遺

孝義皮影戲

據史料記載,孝義皮影戲在宋代已有演出班社並有皮影的雕簇者存在。孝義皮影戲有兩個流派,即皮腔紙窗影戲和紗窗碗碗腔影戲。皮腔紙窗影戲是孝義土生土長的劇種,紗窗碗碗腔影戲是清代早期由陝西傳入。孝義皮影戲劇目豐富,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極具學術價值。

孝義碗碗腔

孝義碗碗腔是山西的一個地方稀有小劇種,新中國成立後,紗窗皮影戲曲調搬上舞臺,由真人演出,擅演現代戲劇目。腔調屬特殊的板腔體結構,不能以常規的板眼來規範節拍。特點是真假聲混用,多用“虛詞假聲腔”。假聲唱法分兩種,一種是“二音子”,另一種是“尖音子”,“尖音子”是在“二音子”基礎上翻高形成。

孝義木偶戲

孝義木偶戲屬杖頭木偶戲,於宋代形成,到明代發展為“晉中的杖頭木偶戲,以孝義為中心”的局面。孝義木偶製作精巧,形象生動,表演細膩,戲路廣,內容豐富。少則7人,多則8人,就能開臺演戲,俗稱“七緊八慢九消停”。表演者透過雙手的搓、捻、掂、擺、轉、擰等方法的靈活應用,使偶人的動作明快灑脫,無論是名媛閨秀,或是將相鬼神,都演得惟妙惟肖。

孝義賈家莊婚俗

孝義賈家莊婚俗產生於宋元時期,發展定型於明清時期。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當地的民間音樂、歌舞、文學藝術、手工技藝以及社會信仰、倫理道德觀念融為一體,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賈家莊婚俗古樸而豐富,以古代婚嫁六禮為基礎,結合當地文化與風俗特點,演繹、細化並傳承為更為喜慶熱烈的婚嫁禮儀程式,為黃河流域的婚俗文化增添了色彩,是我國婚俗文化多樣化的見證。

省級非遺

孝義秧歌

孝義秧歌俗稱“圈圈秧歌”、“地秧歌”,起於唐,興於宋,盛於明清和新中國成立後的五十年代,是集歌、樂、舞、武術四位一體的綜合性群眾文化藝術。在藝術形式上分為“武場”和“文場”。武場就是“掏場子”,揉武術、舞蹈、音樂為一體。文場就是不配絲絃的幹板腔秧歌,大體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四六句子”,結尾加“哼嗨”虛詞,又稱為過街板;另一種是“七字句”“九字句”或“十字句”的大唱段及一些小劇目。曲調種類多,有歌板調、民歌民曲、戲曲調、數念雜說等。

孝義剪紙

孝義民間剪紙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特點:構思巧妙,剪功粗獷大方,立體感強,誇張浪漫,推陳出新,反映時代。早年由以下幾種型別構成:一是殘存的先民圖騰崇拜的剪紙;二是傳統的民間禮儀活動的剪紙;三是服飾習俗中的民間剪紙等。

張四姐的故事

張四姐的故事,發生在宋金時期,有著強烈的反封建禮教思想,歌頌男女追求婚姻自由,鞭笞醜惡勢力,讚揚人間真善美。千百年來,孝義的勞動人民口口相傳,並對這一神話故事不斷充實、完善,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孝義司馬插酥包子傳統技藝

司馬插酥包子源於清代嘉慶年間,至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具有營養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和經濟價值。呂梁市首家掛牌五星級酒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基地——帝豪酒店製作的司馬插酥包子,綿酥爽口,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色、香、味俱佳,營養價值高,並有開胃健脾的功效。

孝義麵塑

孝義麵塑歷史悠久,是一種土生土長的傳統手工技藝。從宋代起,大量吸收本地和外來的其他民間藝術營養,從形式到內容不斷完善;到了明代,由簡單花樣發展到複雜花樣;清代以後,由單件到拼件,再到創新發展,成為群眾喜愛的一種麵食藝術。麵塑的原料有面粉、水、鹼面、棗、核桃、五穀雜糧、油、食品色等,製作工具有刀、剪子、鑷子、錐子、筷子、梳子、小碗等。

孝義羊羔酒傳統技藝

羊羔酒在中國釀酒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它是汾酒的前身,起於漢魏,宋代以來對羊羔酒的記載很多,1997年法國巴黎國際名優新產品(技術)博覽會暨榮譽評獎會上,一舉奪得“最高國際金獎”。飲羊羔酒,心曠神怡,回味悠長。山西羊羔酒業股份有限公司所產的羊羔酒晶瑩如玉,馨香似蘭,綿甜爽口,自然和諧,色、香、味俱佳。

孝義南曹村豆腐傳統技藝

自唐宋起,孝義南曹村就以“豆腐村”聞名三晉。南曹村豆腐有三絕:一是細膩鮮嫩,口感綿軟;二是質地柔韌,易於加工;三是比重輕盈,營養價值高。

孝義蘇家莊年俗

蘇家莊年俗,是以物事操辦、除舊迎新、慶喜納福、祭奠祖先、祈求豐年、圖騰信仰、社戲社火為主要內容的慶賀禮儀。俗成形態具有四大特點:一是時間流程長;二是年俗文化內涵豐富;三是演繹了歷史文化與農耕文明的人文古韻;四是有自己獨特的年俗文化符號。

孝義秘傳64式活步大架太極拳

孝義秘傳64式活步大架太極拳是由廣平太極拳發展而來,其核心部分是把攻擊性和健身性有機融合,風格獨特,攻防技術合理科學,開合有序,動作連貫,剛柔相濟。不僅具有健身養生功能,更具有歷史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哲學價值及社會價值。

呂梁市級非遺

孝義杏野砂器傳統技藝

杏野砂器始於宋代,綿延至今已有千年歷史。明清時期因技藝精湛,享有盛名,華北地區流傳一句諺語“金鍋銀鍋不如杏野砂鍋”,形成杏野砂器天下走的態勢,先後銷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寧夏、貴州、內蒙古等省份和地區。

孝義閆氏月餅脫脫木雕技藝

孝義在明代中後期就出現了雕刻月餅脫脫的藝人,到了清代早期,有了雕刻月餅脫脫的作坊和世家。月餅脫脫製作樣式多,紋樣多達300種以上,所用材料採用百年以上樹齡的梨木,反映了當地的文化藝術、民俗風貌,具有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工藝價值和實用價值等。

孝義翟氏羊雜割傳統技藝

羊雜割又稱羊雜格、雜割湯。羊頭肉質綿軟,羊肚肉質筋道,羊肝養心脆而松,羊肺韌而堅,羊血滑而嫩。吃一碗羊雜割,就像是吃了一頓“滿漢全羊席”,讓人回味無窮。孝義翟氏羊雜割,在繼承中進行了創新:一是配入胡蘿ト,去除羊腥味;二是要原湯原味;三是講究胡蘿ト、粉條、姜等配料的比例;四是改進了製作技藝,獨樹一幟。

孝義老粞醋傳統技藝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孝義人用缸、甕採取發酵方式釀醋,發展到明代,用“老粞”為主要原料釀造,一是先釀製老粞,二是用老粞再釀造老粞醋,產品香而微甜,酸而不澀,味醇鮮美,具有養生功效和醫用價值。《孝義縣誌》載,1921年至1938年,僅孝義古城就有義寶村的眾多家戶自己釀醋,供全家食用。

孝義柿葉茶傳統技藝

從古至今,孝義市西部山區村落間柿樹連綿數里。明代時,用柿葉製茶自飲,常飲柿葉茶的人身體健康。柿葉茶的製作,從繼承、演變、發展,形成了獨特的製作技藝,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飲用價值和經濟價值。

孝義郝氏診療淋巴結核獨特的傳統醫術

煉丹之說的史籍記載首見於春秋早期,用丹藥治療淋巴結核的醫生,最遲也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出現,歷史悠久。診斷淋巴結核有完整的學術思想和診療方法,透過切脈理、觀察、聽聲音等手段,分析患者的抵抗能力,修復能力,運用中醫辨證施治與現代醫學的定量定性指標相結合,用秘方驗方炮製丹藥施治。郝氏診治此病的傳統醫術與秘方驗方獨樹一幟。

孝義市昔頡堡村黃河陣煞鑼鼓

孝義市昔頡堡村黃河陣煞鑼鼓,始於明代天啟年間,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傳說是由助戰破黃河陣的陣鼓演變而來。每年正月十四至十六舉行黃河陣煞鼓鑼鼓活動,民眾燃放鞭炮,煞鑼鼓隊在陣外列陣,啟奏後村民結伴入陣,秧歌隊依陣前行,載歌載舞,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如意、消災避難。

孝義金龍山青雲十八階(甲)傳統廟會

青雲十八階(甲)傳統廟會也稱金龍廟廟會,始於明末,清代香火最盛。每年的農曆二月初二是廟會日,由祭祀金龍大王謝緒而形成,有廟宇、宗教、娛樂和商貿四個主要構成要素,屬於完全型廟會。

孝義陳氏獨特的正骨療傷法

孝義市陳氏獨特的正骨療傷法有完整的學術思想和辯證的思維方法,主要透過望、聞、問、切、摸、量六種方法臨床檢查,依據病情,採用拔伸牽引、旋轉屈伸、端提擠按、搖擺觸頂、順骨捋筋、夾擠分骨、折頂回旋與抱攏嵌插等正骨的獨特手法。

孝義皮腔

孝義皮腔由孝義紙窗皮影戲的伴奏音樂而得名,因主奏樂器是小嗩吶、笙與笛子,又稱孝義吹腔。孝義皮腔音樂獨特別緻,地方色彩濃郁古樸,清新明快、粗獷、活潑,主要曲牌有“走馬腔”和“三吹三打”等,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孝義紙窗影戲的音樂,也是民間婚喪嫁娶中的常用音樂。

孝義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起源於明末清初,整體套路以纏絲勁為核心,手法有擁、捋、擠、按、採、拗、時、靠八法;步法有前進、後退二法;眼法有左顧、右盼二法;身法為中下一法。結合易學中的陰陽五行之理,並參考傳統中醫學中有關經絡學說及導引、吐納之術,是一套陰陽相合、剛柔相濟的獨特拳術。

孝義碗脫傳統制作技藝

孝義民謠:孝義碗脫子,一吃一圪及沒說的。說明人們吃了孝義高粱面及蕎麵碗團覺著美味可口,無可挑剔。孝義碗脫傳統制作技藝,起源於元代,經七百多年的發展傳承,已經成為一門獨特的手工技藝。作為孝義獨特的風味小吃,碗團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營養成分,有明顯的降血脂、血糖和膽固醇的功效,具有保健作用。

孝義木雕家具傳統技藝

孝義木雕家具歷史久遠,以核桃木和紅木為主要原材料,透過浮雕、透雕、圓雕、淺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種人物,動植物等圖案花紋,井然有序,造型古樸,刀法渾厚,妙趣無窮。

孝義市級非遺

孝義古城胡蘿ト羊肉餡餅傳統技藝

孝義古城胡蘿ト羊肉餡餅俗稱翻身火燒,源於明代中葉,鮮美爽口,香味誘人,肥而不膩,色、香、味俱佳,營養豐富,是在特殊地域條件下產生的反映孝義民間文化習俗的特產。

孝義古城師氏火燒傳統技藝

孝義古城師氏火燒從清代以來就聞名三晉大地,聞著香美,色澤金黃,火色均勻,耐存放,焦而不硬,入口脆,後ロ更香,酥而可口,開胃易消化,老少皆宜,是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種地方特色美味食品。

孝義竹馬舞

竹馬舞又稱“跑竹馬”、“竹馬”,起源於兒童把竹竿當馬騎的遊戲,始於東漢,宋代發展為一種慶祝豐年,祭祀神靈的民間社火。據老藝人代代相傳,孝義在明代中葉就有了“竹馬”。孝義竹馬舞反映了孝義民風民俗文化,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孝義民間吹打樂

孝義民間吹打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宋代,郭家掌村的鼓樂班已形成班派,明代嘉靖年間,上令狐村宋家的鼓樂班馳名全縣。清代,每三四十個村莊就有一個民間吹打樂班。現在,孝義境內有40餘家民間吹打樂班。民間吹打樂古樸優雅,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審美價值很高,影響力極大,兼具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價值。

孝義梧桐山藥

梧桐長山藥是孝義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農產品之一。《孝義縣誌》記載,“梧桐的山藥,蔚屯的蒜最為著名”。梧桐長山藥的主要品種黑毛稍,比較細長,粘液多,黏絲不斷,味香微甜,口感特別好,可藥食兼用。味甘性平,有健脾、補肺、固腎、滋腦、抗衰老、抗腫瘤、抗疲勞等功效,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孝義普照牌佛醋傳統技藝

孝義普照佛醋是經國家商標總局認定的“普照”牌系列佛醋。其產品酸而不澀,微甜爽口,口感醇厚,色濃味鮮,愈存愈醇,是一種特色養生醋。不僅具有斷腥,去臊、殺菌等功效,是烹煮各種美味佳餚的精製調料,而且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降血脂,開胃,健脾具有很好的功效。產品遠銷北京、內蒙古、深圳、遼寧等地。(文/武姝君 圖/趙泉 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