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36氪專訪 | 做潮流生意最大的挑戰是什麼?YOHO!CEO梁超:時刻變化

2022-07-12由 36氪 發表于 農業

有貨這個平臺怎麼樣

從2005年推出《YOHO!潮流志》開始,YOHO!已經在潮流文化行業走過了13年,並搭建了一個媒體+零售+生活方式的線上線下潮流文化平臺。前不久,它剛完成來自C資本的數千萬美元E+輪融資。

YOHO!團隊目前已有800多人。在媒體方面,兩本雜誌現在每月的官方發行量為68萬冊,全球潮流嘉年華YOHOOD舉辦了6年,今年吸引到場5。5萬人次;2017年電商平臺有貨GMV超過30億,同年第一家線下空間在南京開業,今年10月在上海落地了第二家線下店。此外,YOHO!還推出了潮流生活方式App Mars,設計師孵化平臺YOHOPE等。

36氪專訪 | 做潮流生意最大的挑戰是什麼?YOHO!CEO梁超:時刻變化

YOHO!發展歷程

最近,36氪採訪了YOHO!集團CEO梁超,請他聊聊潮流文化這門生意,以及他對YOHO!的一些思考。

個性化的消費者和崛起的國潮

36氪

:潮流文化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現在消費者出現了哪些變化?

梁超

:一是越來越個性化,以前大家追求爆款,心理上從眾,但現在不會了。因為個性化所以多元化,會有很多不同風格的品牌來滿足消費者不同的需求。

然後是現在的消費者眼光和要求越來越高,品質感會越來越強烈。他們不會因為缺一雙鞋而去買鞋,他們缺少的其實是喜歡的鞋,而不是功能性的。

三是中國潮流產業和文化進步非常快,國內品牌成長得很快。以前大家覺得國外的才是最好的,現在消費者已經不這麼認為,只要適合自己就很好。

36氪

:目前有貨使用者數量有多少?人群畫像是怎麼樣的?

梁超:

歷史註冊使用者近2500萬,月活有350萬。主力消費人群是18-27歲,追求個性化,男生佔比60%;更泛一點是16-35歲。

喜歡街頭潮流文化的80後,我相信到了50歲、80歲,還是會有對潮流方式的理解和消費,那麼未來一定會有隨著這些80後成長而新出的品牌和場景。

36氪專訪 | 做潮流生意最大的挑戰是什麼?YOHO!CEO梁超:時刻變化

2018年全球潮流嘉年華YOHOOD現場

36氪

:現在國內新品牌的生存狀態如何?你認同“國貨崛起”嗎?

梁超

:當然認同。現在的情況是兩極分化,有的生命力很強,有的很弱。這跟大家的目標、想法以及成熟度很有關係,有的人是真的想要做品牌,有的是覺得很賺錢所以進入。但是消費者不傻,品牌的初衷、核心價值、專業度和品質,決定了產品是不是受市場歡迎。

其次,是一切才剛起步。服裝涉及很多環節,包括規劃、設計、打樣、布料、生產、渠道、資金,這些在國內都不成熟,或者說很多品牌的主理人還沒有那麼專業,所以大家都是起步階段。

還有就是剛剛說的,消費者對國潮越來越認可,我們也針對90後、00後做了調研,都覺得國潮很好,關鍵是看夠不夠品質,是不是我喜歡的。

36氪:

有貨平臺現在的品牌數量有多少?選品邏輯是什麼,什麼樣的品牌才是“潮”的品牌?

梁超:

品牌有1000多個,純海外品牌佔了20%(不算阿迪、耐克這種),價格的話是兩個段位,200-500元,高階一點1000-3000元。

我們有專門的團隊一直研究趨勢和潮流變化,這個部門叫潮流委員會,核心成員有5-7個人,全部有20多人。這些喜歡潮流、洞察市場的專業從業人員,會一起研究潮流趨勢,判斷哪些品牌會有機會和市場,但這不是可以說清楚的標準化的東西。

所以說YOHO!不僅僅是有貨這個平臺,我們本身是媒體、零售、生活方式三大塊業務,雖然零售佔了90%以上的營收,但大家把我們歸為電商公司、零售公司,這是不對的。我們是做潮流文化和內容的,如何讓消費者變得更潮更酷,這是我們想做的一件事。

36氪:

從交易的維度,潮牌有什麼特點?有貨相比天貓、京東等渠道的差異是什麼?

梁超:

一是個性化非常明顯,我喜歡,但我的朋友不一定喜歡;第二是起伏非常快,這兩年大家喜歡這個牌子,但是可能很快這陣風就過去了。所以單個品牌的起伏比較大,迭代速度都很快,主理人要跟上這個節奏,要不斷做革新。

我相信渠道是通的,各有各的用途,對大部分品牌來講,其實都是可以做生意的。但兩邊做的生意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就要看品牌對自己的定位如何,以及在定位之下各個渠道該做怎樣的區隔。

36氪:

YOHO!推出了設計師孵化平臺YOHOPE,你們在選擇品牌時有什麼考量?

梁超:

我們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傾向於選擇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個性化的想法、對品質有很高追求的主理人。除了設計環節,我們都可以提供幫助,渠道、營銷、供應鏈,但是具體由他們自己選擇。目前我們已經孵化了20多個新品牌。

從線上到線下

36氪專訪 | 做潮流生意最大的挑戰是什麼?YOHO!CEO梁超:時刻變化

10月13日上海YOHO!BLU新店開業,余文樂和YOHO!高管Rose Fu、Bruce Bao、上海世茂總經理肖濤

36氪

:本輪融資後,公司提出要全力推進線上線下全渠道佈局,怎麼理解這件事?

梁超

:YOHO!是一家做潮流文化和內容的公司,我們認為商品和服務也是內容的一部分。我們考慮的是,YOHO!在做的潮流生活方式有關的這些東西,怎麼透過線上線下全渠道傳遞給消費者。以前是以線上為主,未來考慮怎麼線上下把我們的內容裝進去。更具體一點,就是想線上下開更多實體空間,去跟消費者對接。

36氪

:線下門店的內容怎麼打造?

梁超

:不同的空間放不同的東西,現在還在摸索的階段。上海世貿開業的這家屬於200-400平米YOHO!BLU小店,還有1000-2000平米的YOHO!STORE,甚至是3000到1萬平米的街區,這個還在洽談當中。南京那家還是YOHO!STORE,等負一樓開出來,未來可能成為一個5000平米的街區。

36氪

:南京的這家線下店有很多科技元素,包括RFID智慧貨架、小程式等新技術的運用,你們在新零售這塊怎麼考慮?新技術都要自己研發嗎?

梁超

:我們所有線下空間,都是用三個詞來理解新零售:場景、效能、體驗。場景是說,希望透過這個空間給消費者產生什麼樣的目的感,比如南京店,希望打造成一個潮流人群來玩一玩、轉一轉的社群;效能包括透過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手段提升,我們用了智慧貨架,線上線下商品庫存、簽到、會員系統都是打通的;最後就是思考在這個系統之內,怎麼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

新技術不一定都自己做,在選擇的時候看能否提升效能,比如試衣鏡我們就不會用,沒有意義。到了線下店明明衣服就在眼前,沒有人會不上身,因為體驗是立體的,合不合身、舒不舒服等。我們會關注技術發展,但是會選擇實用的技術,不會為了酷而做一些噱頭。

36氪專訪 | 做潮流生意最大的挑戰是什麼?YOHO!CEO梁超:時刻變化

YOHO!STORE南京店

思考和焦慮

36氪

:公司的收入結構怎麼樣?會考慮新的商業模式嗎?

梁超

:收入主要來自三塊,廣告、零售、服務和體驗。零售肯定是大頭,未來考慮的是更多品類和渠道來提高銷售;廣告收入無非是做更多載體和形式,包括線下活動;服務和生活方式還是一個更創新的部分,需要摸索。其實每一塊我們都在探索,尋找更好的盈利方式。

36氪:

公司是盈利狀態嗎?

梁超:

媒體是盈利的。零售線上接近盈利,線下還在投入。Mars 每年都能產生大幾百萬的廣告,新的形式還在探索中。去年平臺GMV為30億,預計今年能增長30-50%。

36氪

:現在對公司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麼?有上市計劃嗎?

梁超:

未來2-3年肯定有,但現在重點還是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推進,在現有的環境下充分發揮優勢。考慮主要有四方面,戰略、團隊、資本和產品。現在我們做的這件事,既有媒體又有零售,零售還有線上和線下,團隊都是跨領域的,不是單獨工作,還要協同。團隊在招募新的人、考慮去創新的時候,是非常大的挑戰。

36氪:

會有焦慮的情緒嗎?

梁超

:有,因為變化太快了。以前講競爭,大家都是賣飲料的,但現在可能賣衣服的也是你的競爭對手。行業之間的壁壘越來越薄,創新越來越快,這是一個焦慮。

從戰略上來講,我們10年前就去切的這個方向沒有錯,因為我們一直認為使用者會越來越個性化、越酷、越潮,從媒體到零售到生活方式這樣的佈局去做整個產業的發展,這是沒有錯的。這個過程中積累了非常多的上游資源和下游使用者,而且大家也認可YOHO!在其中的價值和定位。

但是變化太快了,大家對潮流的理解變化太快了,兩年就會有更新。我們的團隊、業務模式能不能跟上創新,這是最核心的。不光是擁抱變化,而是時刻變化。不要懷疑變化,變化一直都在,就看你是不是跟的上。

36氪:

在行業壁壘越來越薄的時候,對YOHO!來說,競爭對手包括哪些形態?

梁超

:其實在不同領域都有做得很好的友商,媒體、零售和線下空間,都有做得不錯的。YOHO!的優勢是切一個人群,連通上下游資源為他們做整合服務,這是我們強大的一個地方。我們內部不會討論誰是我們的競爭對手,而是去觀察變化,然後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調整。

36氪:

潮牌市場有多大?在整個大的潮流產業中,你覺得還有哪些機會?

梁超

:按照行業報告的資料,中國每年都有5000億的市場,而且還在以20%的速度增長。但是現在很難界定什麼是潮牌,很多奢侈品牌、運動品牌、甚至快消品都在跟潮牌以及潮流藝術家合作。我覺得有自己的想法,能針對個性化使用者做個性化設計、有品質的品牌,都可以叫做潮流品牌。

在垂直領域商業機會都很多,做潮牌、做文創用品都有機會。因為消費者變化很快,那些傳統品牌和服務也許很快就會被顛覆,這就是機會。關鍵在於你要想清楚你的核心價值是什麼,能夠給消費者什麼與眾不同的體驗和服務,而且要明白如何精準地去獲取他們。

延伸閱讀

潮牌進入中國20年,終於等到好時機 | “年輕人啊”系列

新商業NEO 100 | 專訪YOHO! CEO梁超:在潮流和商業化之間,求取平衡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