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新春走基層丨春耕備耕,智慧育秧工廠建設忙

2022-06-26由 三湘都市報 發表于 農業

機插秧盤每畝育多少盤

三湘都市報2月13日訊(文/影片 全媒體記者 李成輝)

不誤農時,春耕備耕忙起來。2月12日,陰雨綿綿,長沙市望城區茶亭鎮獅子嶺村,十餘位工人正緊張忙碌地工作,整地、焊接,大家一起搶工期、趕進度。“目前水稻種子、肥料、農機等都已備好。”創聯農機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譚新龍開心地說,一個月後,這座萬餘平米的全自動機械化育秧工廠將建成投運,無縫對接春耕,助力春耕生產。

從一粒稻種到一倉穀子,第一步是育秧。“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秧把,往來疾於鴻。”這是詩人筆下的育插秧的場景。輕快的田園詩意背後,卻隱藏著勞作之苦、看天吃飯、秧苗參差不齊等無奈。而工廠化育秧對改變這一現狀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茶亭鎮在翻耕、收割等方面機械率較高,譚新龍就是農機領域的一位達人。多年來,譚新龍與農機一起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本領,不僅能“聽”出機械故障的噪聲,還“試”出了不少機械設計的缺陷,更是“摸”出了管護維修的系列流程,成為裡外一把好手,遠近修理“專家”。

新春走基層丨春耕備耕,智慧育秧工廠建設忙

譚新龍給聯合社下的部分收割機安裝了先進的北斗系統,“農機在哪裡?是否在幹活?幹了多少活?”等資訊一目瞭然,萬餘畝良田輕鬆收割。“但我們在機械育苗方面發展卻相對較慢。”譚新龍告訴記者,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聯合社投入1300餘萬元,以標準化、規模化、科技化、智慧化為標準,建設這個水稻機插機拋標準化場地育秧基地。

工廠化育秧優勢明顯。譚新龍介紹,從浸種到培育出符合機插要求的適齡壯秧,只需15天左右的時間,與傳統的人工育秧相比,不僅省時、省力,每畝還能降低百元左右的人工成本,“由於工廠育秧優質高效、節本增收效果明顯,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去年便收到4000多畝的水稻秧苗訂單。”

除了育秧之外,聯合社還提供合同化插秧等社會化服務,可實現機插機拋服務面積30000畝,輻射帶動望城區,發展種糧特色產業。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水稻工廠,化育秧示範專案,可有效解決傳統水稻育秧存在的出苗時間長、出苗不整齊、產量不穩定等問題,為種植戶“雙搶”贏得寶貴時間,也有利於保證晚稻生育期,從而助力糧食安全。

智慧育秧工廠建設如火如荼,其他備耕工作也緊鑼密鼓。“這個旋耕刀片換一下。”在聯合社的各庫房裡,拖拉機、旋耕機、插秧機等一字排開,技術人員已把合作社的農機裝置檢修了一遍。“眼下,營養土已製作好、秧盤也已準備好、機械也完成了保養。只要廠房建好,它們立馬可以上‘前線’。”譚新龍說。

[責編:孫燕飛]

[來源: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