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2022-06-24由 飛魚說史 發表于 農業

什麼是自我指稱

春秋戰國之前,學在官府,教在貴族,平民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但是在此之後,私學盛行,使得教育走向了平民化,更讓無數寒門子弟登上了舞臺,歷史格局就此發生重大變革。

而這種變革自然要感謝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雖然

私學之風並不是他首次做的,但卻是他發揚光大的。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也正是因為孔子以自己的能力挑戰了當時的教育體系,進而影響了後世數千年的教育史,因此孔子又被稱之為“大成至聖先師”。

孔子還被後世統治者尊為聖人,素有萬世師表的美譽,其影響甚至超越了國界,影響到了世界,

後來在評選世界名人的時候,孔子還以高票當選“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由此可見,孔子在後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

孔子開辦私學,提倡有教無類,他廣招學生,把教育擴充套件到了平民層次,自然也順應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孔子還認為為人師表要經邦濟世、因材施教,注重啟發式教育,除此之外,孔子還重視童蒙教育和啟蒙教育,不得不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即便是在如此注重教育的今天也不過時。

尤其是他的啟發式教育辦法,更是值得每位教師細品。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一生收了數千位學生,這些學生又繼續開枝散葉,形成了龐大的儒學集團。

不過

孔子終究只是一個普通人,他亦有自己的喜好和偏愛,甚至看到長相醜陋的人,也會冷眼以待。

又一次,就有一個前來拜師的人,由於長相醜陋被孔子斜眼相看,進而區別對待,最終導致孔門失去了一位大能先師。

那麼被孔子嫌棄的人是誰呢?

被冷眼以待的子羽

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先祖能追溯到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他的父輩在宋國的地位也不低,甚至還有自己的封地,只不過後來宮廷內亂,孔子的父親便逃到了魯國避難。

而孔子就是出生在魯國的尼丘山,所以父親為他取名為孔丘,字仲尼。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孔子是個十分努力學習的人,他從小便樹立了要做大學問的志向,後來也在魯國當了官,但終究與他的初衷相違背,於是孔子開始遊學,憑藉著學識淵博,名聲很快傳在中原大地上傳播開來。

人一旦有了名聲,便有了資本,孔子自然也不例外,無論走到哪裡,幾乎都有人慕名拜訪,拜入孔子門下,成為儒門的一分子,成了莫大的榮耀。

有那麼一次,遊學歸來的孔子回到了魯國還沒有多長時間,便有相當多的人前來拜訪,孔子來者不拒,對於前來的人幾乎都收為了弟子,但是卻對其中一個其貌不揚的人很不感冒。

此人名叫澹臺滅明,是個年輕人,比孔子小了將近40歲,但是他的長相非常醜,史書對其容貌是這般形容的:狀貌甚惡。

孔子看到澹臺滅明之後,隨即做出了此人將來根本成不了大器的論斷,所以對於澹臺滅明的求學,孔子內心裡很是嫌棄,對他也是冷眼以待。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孔子本想著拒絕收澹臺滅明為弟子,但是這樣一來便會打了自己的臉,畢竟他舉起的大旗是有教無類,如果因為相貌醜陋而拒人於千里,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所以,

孔子在自己理想的壓力下,將澹臺滅明收為了弟子,即後人所稱的子羽。

越挫越勇的澹臺滅明

子羽如願拜入了孔子門下,但是由於孔子的偏見,他並沒有受到重視,反而遭到了不少冷遇,連孔子的其他弟子也不願意接近這個奇醜之人。

人處在一定的位置,並不一定會想著能有多大的成就,有時候需要的僅僅只是被認可的感覺。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很顯然,在孔門中的子羽並沒有得到認可,時間久了,他便不再堅持了,

傷心的子羽放棄了在孔門之下繼續研究學問的想法,退出了孔門弟子的行列,又做回了澹臺滅明。

只不過孔子根本沒有想到,這麼一個被他看不起的人,後來比他大多數弟子都優秀,還躋身進了孔門七十二賢之列。

澹臺滅明退出了孔門之後,並沒有與儒家徹底隔斷聯絡,他對外依然宣稱自己是孔子的弟子,也堅持推行孔子的學說,所以後人也一直將澹臺滅明稱之為子羽,也將他一直當作孔子的弟子。

澹臺滅明後來一路南下去了楚國,他邊遊歷邊求學,邊求學邊收徒,等他走到了江西南昌時,覺得倦了,便創立了一個草堂,廣招賢才。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隨著時間的推移,澹臺滅明在楚地也有了名氣,投奔他的弟子絡繹不絕,但

他始終將孔子當成自己的終身導師,堅持推行儒家學說,向自己的弟子傳授於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澹臺滅明不恥下問,即便他成為了學識淵博的人,但依然還在堅持求學,還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教學管理方法,培養出了不少學識淵博而又品行端正的人,可以說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大能先師。

孔子檢討自身以貌取人

澹臺滅明與門下的弟子組成了當時南方地區一個影響頗大的儒家學派,而他的美名也逐漸傳播開來,甚至傳到了孔子所在的地方。

孔子聽聞曾經被自己瞧不起的人竟然在南方成為了大家,內心也是感慨萬千,但是孔子從來不是一個自傲的人,他對自己的錯誤也是勇於檢討。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他對身邊的弟子這般說道: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由此可見,以貌取人是人們通常犯的一個錯誤,即便

以賢明著稱的孔子,也因為相貌的問題,失去了子羽,導致孔門失去了一位大能先師。

雖然子羽一直堅持以孔門弟子自居,但實際上他已經被孔子的冷眼推出了孔門之外,如果孔子能傾心教授子羽研習學問,想必他的成就會更高。

或許孔子也意識到了這點,才檢討了自己的以貌取人,也以自身的行為警醒後人,以貌取人是大忌,畢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孔子斜眼看人,對醜陋之人區別對待,導致孔門失去一位大能先師

而子羽的故事也告訴我們,

任何時候都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而輕易否定自己,畢竟人生是自己的,旁人的肯定也好,否定也罷,最終都不可能決定自己的將來。

同樣這件事也給很多人都敲了一個警鐘,

相貌終究是外在表現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成就,真正能對人生起到決定性作用的,還在於內在品質。

相貌是爹媽給的,我們無法左右,但我們卻可以努力成為子羽一樣的人……

參考文獻:《史記》、《大戴禮記》、《論語》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