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的幾點思路總結

2022-06-24由 廣東省建科建築設計院 發表于 農業

觀光農業園如何設計

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不僅能夠滿足遊客的活動需求,形成一種人與空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係,還能向遊客展示祖先流傳下來的生活習俗及景觀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建科園林景觀的小編總結了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的幾點思路,以期為生態農業觀光園的設計發展提供幫助。

農業觀光園景觀設計的幾點思路總結

1、田園牧歌的感官體驗

農業觀光園相比於其他公園更能帶給遊客感官美的體驗,也更具“場所精神”,獲得更大的心理滿足。只有可以體驗的景觀,才能讓遊客把握農業觀光園的實在內容,更容易感受農業的魅力。田園牧歌的感官體驗就是田園體驗式景觀,體驗式景觀是強調遊客為主體,充分調動遊客的感官來感知景觀。

田園景觀不是都市景觀,也不是單純的自然景觀,而是具有農業景觀、鄉土風情、農村特點的景觀空間,是聚落景觀、生產景觀、文化景觀、自然景觀所構成的環境綜合體,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結合體。感受田園景觀,不僅要感受田園風光美景,還要感受並體驗田園文化。田園文化是勞動群眾生產和生活的智慧成果,也是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的具體表現。

田園牧歌的感官體驗主要透過遊客直接感知和心理感知景觀活動,在農業觀光園景觀空間營造中,根據遊客的五感體驗來設計景觀:觸覺方面,打造可攀登的娛樂景觀和多形式的親水平臺;視覺方面,種植具有觀花、觀葉、觀果、觀形的植物,打造具有造型美的和光影感的照明小品,打造高低錯落、參差有致的景點;聽覺方面,可採用疊水瀑布、水車灌溉發出的流水聲;味覺方面,打造果蔬採摘園,在採摘的過程中可提供品嚐服務,還可配套烹飪、飲食服務的燒烤場、餐廳,打造如“望梅止渴”的非參與性味覺景觀小品;嗅覺方面,打造具有芬芳氣味的植物路徑。

2、農耕文化的保護與再現

我國的農業活動起始於石器時代,在夏商周時期,黃河流域的原始農業向傳統農業轉變,開始延伸發展成小農農耕文化。農業觀光園的初期發展更多是具有農業產業和服務產業的特點,後期將會有服務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特點,最後文化產業將會佔據重要位置。探索並利用我國久遠的農耕文化淵源,並作為農業觀光園建設中的文化基因,能夠使我國農業觀光園擁有文化根基和核心靈魂。

農業觀光園最吸引人的特質,便是以農耕文化為支撐的文化氛圍,包括美麗的自然風光、古建民居、農田景觀、手工藝品、特產美食……等農業景觀。農耕文化在農業觀光園中的展示,必須依靠物質載體進行表達,如田地、動植物、景觀小品等等。

3、山水相融的景觀構成

山水景觀構建對於農業觀光園來說,不僅使其景觀空間多變,更具觀賞遊玩性,還是其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要素。“山”更易使農業觀光園具有“山林”的生態功效,“水”更易使農業觀光園具有“水源”的生態功效,而且兩者還同時具備生產功能。

4、四季有景的植物配置

農業觀光園的植物季相搭配和色彩搭配,以田地自有的清新淡雅色彩為主基調,輔以豔麗跳躍的色彩,以豐富農業觀光園的植物色彩種類。在季相景觀的規劃設計上,應採用我國古代的輪作模式和間套模式,以豐富景觀層次與景觀型別,如水稻和草莓輪作模式以及荷花和慈姑輪作模式。該輪作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延長園區的賞花期,增加農作物景觀型別,加強園區的農業生產力,提高園區的經濟收益。

在農業觀光園的植物景觀構成中,重要節點、建築周邊、活動場所等不適合種植農作物的空間,應選擇美麗、鮮豔、具有生態調節的植物種類。園區的植物種植種類,應選擇適宜當地生長且能引發當地居民情感共鳴的植物種類,比如市樹、市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