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這四大誘因可能引發關節炎 該如何有效治療

2021-07-06由 天下無邪 發表于 農業

關節炎是怎麼引起的

10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關節炎日,據《央視網》報道:目前全世界約有3。55億關節炎患者,其中1。9億人患骨關節炎。在亞洲,每6個人中就有1人患上關節炎。最新資料顯示,我國關節炎患者已超1億人並正不斷增加。

為更好了解關節炎的病因及相關治療常識,記者前往重慶市急救醫療中心,採訪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曹治東。

這四大誘因可能引發關節炎 該如何有效治療

四大誘因導致關節炎頻發

重慶是山城,市民們每天外出都要爬坡上坎,因此重慶的關節炎患者也相對較多,曹治東介紹:“每天我們骨科大概要接診70至80名患者,其中一半左右是關節炎相關的患者。在這些患者中,絕大多數都是骨性關節炎,還有少部分類風溼關節炎,化膿性關節炎則比較稀少。”

什麼原因導致了關節炎?雖然現代醫學還沒有一個準確說法,但曹治東從臨床角度,介紹了導致關節炎發病的四大誘因:“關節炎最直接的誘因就是年齡,一般女性超過60歲、男性超過65歲,關節炎都會頻發;第二個誘因是體重,肥胖體重會給膝關節、髖關節和踝關節帶來很大壓力;第三個致因是運動過量,以前這是運動員的專利,可近幾年隨著馬拉松熱,這樣的人群也在增加;第四個致因則是創傷,一般身體受傷之後,會給關節造成額外的壓力,最後導致關節炎。”

關節炎有階梯型治療方案

關節炎是如何治療的?曹治東介紹了目前最主流的階梯型治療方案:“所謂階梯型治療方案,就是把關節炎按照嚴重程度進行KL分級,不同的階段使用不同的方案。”

隨後,他介紹了目前推行的KL分級標準:因為KL零級代表正常人群,所以曹冶東重點介紹了涉及關節炎的KL一級、KL二級、KL三級和KL四級標準和治療方案。

KL一級:關節間隙疑似變窄,可能有骨贅(俗稱骨質增生、骨刺)。屬比較輕度的關節炎,只要使用藥物治療(如服用氨基葡萄糖等)、理療(按摩、針灸等)這樣的保守治療手段活血化瘀,就能康復。

KL二級:有明顯骨贅,關節間隙疑似變窄。這種需要注射治療,臨床使用較多的辦法是注射玻璃酸鈉,也可以打封閉治療。

KL三級:中等量骨贅、關節間隙變窄較明確,關節會有明顯的磨損。這個階段主要採用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嚴重的可以採用保膝手術。

KL四級:有大量骨贅,關節間隙明顯變窄,整個關節都損壞了。此時主要考慮全膝置換手術。

新療法保膝手術效果不錯

最近幾年,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對於嚴重關節炎的治療,特別是在膝關節的關節炎治療上,有了新的治療方法。曹治東表示,目前市急救中心已掌握了以HTO(脛骨高位截骨)、DFO(股骨遠端截骨)為代表的保膝手術方法。

HTO和DFO到底有什麼先進之處?曹治東用通俗的語言進行了解釋:“膝關節部分出現病變,人在疼痛之下會改變行走習慣,導致受力不均勻,讓病情進一步惡化。在過去,膝關節部分出現病變,我們就只能用人工關節換掉整個膝關節。現在的保膝手術顧名思義就是透過手術,重新讓髖、膝、踝的力線,實現正常的直線傳播,讓膝關節恢復正常受力,保住大部分好的膝關節。”

目前保膝手術從臨床來看相當不錯,今年5月一位來自四川的40多歲女患者,在市急救中心接受了DFO手術,曹治東告訴記者:“這是一個典型的關節炎老患者,她吃過氨糖等藥物,打過玻璃酸鈉等針劑,可治療了一年還是不見起色,當時被建議要進行關節置換。在新的DFO手術治療後,她已可以正常走路,膝蓋也保住了。”

關節炎及早防治是關鍵

在市急救中心骨科接診過程中,曹治東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很多患者對於關節炎重視不足,往往拖到疼得受不了才進醫院,但這往往都是比較壞的結果。我們收治需要住院的關節炎患者當中,有1/4達到了KL四級損傷,必須進行全膝置換手術。這種手術植入的人工關節只能管10至20年,後面更換人工關節難度會越來越大,如果患者只有30、40歲,到去世之前他可能需要更換2至3次人工關節,這會帶來巨大的痛苦,所以建議關節炎要及早防治。”

曹治東向患者提出相關的建議:“對於肥胖的患者會建議減肥;對運動過量的患者會建議合理鍛鍊;對工作和居住環境不佳的患者,我們會建議換工作或環境。”

針對近幾年的馬拉松熱導致關節損傷患者增多的情況,曹治東也給出了建議:“馬拉松這項運動,實際上對關節損傷是比較嚴重的,特別是膝關節的半月板、軟骨和韌帶。建議最好進行遊泳、騎車等非負重鍛鍊。同時,在天氣寒冷鍛鍊時,一定要注意關節保護,戶外運動應戴上護膝、護踝等保護工具。”